logo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新闻资讯 / 区县动态 / 正文

十年蜕变 幸福马村——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帮扶村澄城县冯原镇马村的十年

来源:澄城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4-30 17:16

秋风送爽,瓜果飘香。走进陕西外贸优质苹果第一镇——澄城县冯原镇所辖的马村,到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村民成关海乐呵呵地邀请笔者到家里一叙。宽敞的客厅,精致的布置,讲究的摆设,新农村新变化令人振奋。

成关海说:“我今年种的8亩玉米丰收了,40亩花椒收成也不错,30头生猪将出栏。全靠党的好政策和韩城矿业公司的持续帮扶,我们马村人过上了好日子。”

脱贫致富

大部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利用贴息贷款、小额贷款,搞起了种植、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澄城县冯原镇马村地处黄龙山脚下,洛河之滨,三面临沟,属高原沟壑地带,降水偏少。全村辖8个自然村,有1035户3602人。”马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云浪介绍。

十年前,马村还是个典型的省级贫困村。那时,村民虽然种了不少地,但是因为缺水,只能靠天吃饭,更没有经济作物,生活没什么保障。

国家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村有423户1518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帮扶单位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渭南市人大机关驻村工作队队员早出晚归,在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讲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兜底保障、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科技引导政策……

一场场政策宣讲过后,大部分村民反应平平,尤其是与贫困户增收最相关的产业扶贫方面。大伙儿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党员和村干部身上。

看出端倪的成云浪决定自己先干起来。早想搞温室大棚的他在冯原镇政府的支持下,带领村干部去山东寿光学习大棚栽植技术,学成归来自掏腰包搞大棚种植。半年后,他大棚里的有机蔬菜卖出了好价钱。很多贫困户看在眼里,跃跃欲试。

澄城县脱贫之星、马村村民成夏娃回忆说:“2014年,我学习了国家产业扶贫政策,看到成书记开了好头,搞大棚种植心里有了底气。在镇上和村两委的帮助下,我申请了5万元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韩城矿业驻村工作队帮助争取了3万元小额贷款,加上自筹的2万元,果蔬大棚顺利建成。我是马村第一批经营大棚的贫困户。”

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部分村民像成夏娃一样,利用贴息贷款、小额贷款,搞起了种植、养殖,走上了致富路。

2012年马村开启脱贫之路,2016年率先在全县脱贫摘帽,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村民成孝明今年种了40亩庄稼,养的28头牛现已卖掉11头,收入约8万元。两个出嫁的女儿,多次好言相劝60岁的父母放下农活,到城里享清福。可成孝明舍不得养育他的土地,要再干几年。

有着15年养牛经验的成孝明说:“2012年,借扶贫政策的东风,我利用贴息贷款,开启了养牛之路。10年,我从4头养到40头,日子也从穷到富。”

被村民推选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成孝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给其他养殖户传授技术方面。如今,他已带领10多户乡亲靠养殖致富。

脱贫户张李平家有6口人,原来居住在张家坡偏僻的破旧房屋,按照相关规定,他符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2018年,他家里只掏了1万元,拿到了澄城县100平方米的毛坯房钥匙。村里同样享受搬迁安置政策的还有张振军、雷发财等15户。他们住进了县上或镇上的安置房。

马村不少年轻人在外打工,韩城矿业得知这一情况后,在2019年,将澄城籍45岁以下男青年纳入招工范围,先后把6人招到矿区工作。脱贫户成冰冰到下峪口矿工作了3年,现在还当上了班长,成了入党积极分子,日子越过越美。

乡村巨变

昔日的贫困村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大为改观。马村人过上了舒适便捷的生活。

这十年,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行路难、用水难、通信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解决。昔日的贫困村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提起十年前马村群众的处境,成云浪记忆犹新。他说:“2012年,得益于国家的扶贫政策,马村部分村民从沟底、坡头等老旧的居住区域陆续搬迁到新村。虽说部分村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但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当时村民的真实写照。”

后来,韩城矿业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马村,对尖岨新村每家每户的下水管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同时还针对各家的卫生间制定了统一改造标准。施工队按照设计方案在新村修建了3.2公里的下水排污管网,家家有了标准卫生间。

此外,渭南市人大机关为马村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修建了机井房和水塔,新装了变压器,全村人不再为用水和用电发愁。

目前,在澄城县和冯原镇的大力支持下,在帮扶企事业单位的资助下,马村一共打了11眼机井,建成2个抽水站,衬砌灌溉渠30公里,铺设输水暗管20余公里,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此外,道路交通、电力设施、通信网络、快递网点实现全村覆盖,马村人过上了舒适便捷的生活。

近几年,马村先后建成了1个扶贫产业园、2个互助资金协会、3个标准化卫生室,成立了21人的保洁队伍。疫情期间,红白理事会专门指导各家从简办理红白喜事,协调邻里关系。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以多种形式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弘扬文明新风,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大为改观。

近几年,马村先后被评为渭南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卫生文明示范村”,陕西省“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成云浪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韩城矿业被评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时任驻马村第一书记裴西俊获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幸福答卷

村民钱袋子鼓了,村集体家底殷实了,乡村文明气象更新。

这十年,马村建立健全了“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园”模式,把国家政策、闲置资源与合作社品牌、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果、特色蔬菜等产业,积极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村集体牵头组织,合作社运营管理,产业园示范带动,脱贫户年年分红的格局。

目前,马村经济林产业规模达6000亩,主要发展优质苹果、冬枣、樱桃等产业。其中,苹果2600亩,樱桃400亩,连片温室大棚150座350亩。相关的果蔬储藏交易、智能玻璃大棚、科技培训等五个功能区相继建成使用。除3户兜底户外,其他脱贫户通过入园区务工、参股园区建设等全部参与其中。

在县、镇、村共同努力下,在韩城矿业倾力帮扶下,2019年,马村建成第一个集体经济实体——存储能力为3000吨的果蔬冷库;2020年,建成智能玻璃大棚项目;2021年,建成智能预冷冷库项目。今年,马村面粉加工厂项目即将投产。

马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产业效益不断提升。韩城矿业作为省级定点帮扶单位积极助力,共投入620余万元帮扶资金,资助马村产业项目建设,年年与马村签订消费帮扶采购意向书,帮助马村拓宽农产品市场销路。

“两个冷库的储存能力共计4800吨,不但能存放咱村丰收的果实,还能承揽代储代销业务,年净利润达二三十万元。仅冷库这一项,每户年均分红1000多元。”成云浪介绍冷库运营给村民带来的收益,满脸笑容。

这十年,马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马村人均年收入从2400元增长到1.2万元,村民钱袋子鼓了,村集体家底殷实了,乡村文明气象更新。一张张笑脸流露出乡亲们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