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因此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栽培管理措施。根据县域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2023年农作物病虫害趋势预报,结合天气情况,提出如下防治技术意见,指导农户科学防治,降低病虫危害,保障秋粮生产安全。
一、防治策略
玉米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迁飞性害虫为重点,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抓住苗期、大喇叭口期等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大力推广统防统治和中后期“一喷多促”,有效防控病虫危害。
二、农业措施
(一)选用适合本区域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品种。
(二)科学合理施肥。施用有机肥要腐熟,深施。
(三)播种前清理田间地头杂草,破坏田间害虫的栖息环境。
三、化学防治
1.播种期。主要防控对象为病毒病、黑穗病、苗枯病和地下害虫等。
(1)病毒病:病毒病是由灰飞虱、蚜虫传播的一种病害,应抓好传毒昆虫的防治。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一是在防治麦蚜时,采用麦蚜和灰飞虱兼治的药剂进行防治,如吡虫啉类、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减少传毒虫源;二是在玉米2-3叶期,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加20%病毒A80-100克或6%病毒克40克对水混合喷雾,防治灰飞虱、蚜虫,预防病毒病;三是结合间定苗拔除病株,以减少毒源。
(2)苗枯病:可用2%戊唑醇(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
(3)黑穗病:可用2%戊唑醇(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分别按种子量的0.2%、0.4%拌种预防。
(4)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拌毒土或敌百虫拌麦麸、青草做毒饵撒与地表,防治地下害虫。
2.苗期。主要防治对象玉米二代粘虫、蓟马、玉米螟等害虫。
二代黏虫和玉米蓟马: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穗期。穗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蚜虫、红蜘蛛、双斑萤叶甲、三代黏虫、棉铃虫、大小斑病、锈病等,主要防治措施实施“一喷多促”,根据病虫发生种类,选择安全对路的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进行一次混合喷施。
(1)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可用40%克瘟散可湿性粉剂、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500-800倍液喷雾。同时摘除老叶病叶,可减少菌源和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2)玉米锈病:选用20%三唑酮(粉锈宁)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
(3)玉米双斑萤叶甲、玉米三代粘虫、蚜虫等害虫,可选用甲维盐、茚虫威、阿维菌素、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等这些药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按照推荐剂量交替使用。
四、物理防治
1、杀虫灯诱杀。在玉米田或周边农田20-30亩、安置一台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的成虫。
2、性诱剂诱杀。在田间设置专用性诱剂,诱杀害虫。
五、生物防治
1、应用生物药剂。病虫发生初期采用白僵菌、绿僵菌、苦参碱、苏云金杆菌(Bt)、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制剂喷雾防治。
2、释放天敌。对玉米螟等可在卵、卵化初盛期田间每亩释放1万-2万头赤眼蜂。
为了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利用天敌”,使各项防治措施协调配套,从而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秋粮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