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农业服务 / 种养业 / 正文

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来源: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4-02-02 15:05

“立春”将至,主产区冬小麦即将陆续返青,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总体看,主产区小麦群体较足,个体发育较好,土壤底墒较充足;但也存在局地旺弱苗并存、不平衡性大,冬前化除面积小、杂草滋生明显,早春温度变幅大、倒春寒风险高等问题,对抓好麦田管理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当前冬小麦苗情长势和气候特点,各地要坚持“抓住两头、促弱控旺,肥水调控、稳穗增粒,防冻抗旱、防治病虫”,加强春季麦田管理,促进长势均衡,搭好丰收架子,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黄淮海冬麦区

本区域小麦适期播种面积比例较常年增加,冬前和冬季雨雪充足,地温适宜,土壤墒情好,苗情好于常年。目前本区域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部分田块苗情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旺苗和弱苗“两头苗”并存现象较为突出;二是病虫草害隐患较大,个别田块已经发现茎基腐病、纹枯病、蚜虫等,部分未进行播后封闭处理和冬前化除的田块杂草较重,春季化除压力增大;三是早春温度呈波动态势,“倒春寒”风险高。春管要因苗施策、促控结合、分类管理,防冻抗旱。

(一)因地因苗,调控肥水。对旺苗,返青至起身期采取镇压或深锄断根,抑制分蘖滋生,旺长严重地块可镇压2—3次;也可在起身期进行化学调控,适度控制生长预防后期倒伏;推迟春季肥水管理,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一般亩施尿素8—10公斤;对冬前过旺、返青后有脱肥现象麦田,在拔节前期或中期因苗追肥浇水。对弱苗,开春后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返青到拔节期结合春灌分别追肥二铵或尿素,或借助春季雨(雪)追肥以促进小麦生长,一般亩追施二铵和尿素总量不超过15公斤,要避免浇水过早导致地温低而延迟返青。对壮苗,于起身后期至拔节期因墒灌水追肥,一般结合浇水亩施尿素6—10公斤,促进小麦稳健生长。对无灌溉条件麦田,应在小麦返青后至起身期趁墒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对冻害较重麦田,在土壤解冻后及时追肥,一般每亩施尿素8—10公斤左右,缺磷地块亩施氮磷复合肥15公斤左右,促进分蘖成穗。在拔节期再根据苗情酌情追施氮肥或氮磷复合肥,提高穗粒数。

(二)镇压划锄,保墒增温。早春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冬季冻融疏松的土壤,改善墒情,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锄地能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镇压和划锄结合进行,先压后锄,达到土壤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苗早发的作用。对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塇松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补灌,抗旱保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对冬前和越冬期冻害较重的麦田,要及早采取促弱转壮管理措施,早春适时搂麦或划锄,去除枯叶,促新生叶早生快发。

(三)抓早抓小,防治病虫。加强病虫草害预警预报,科学制定防治预案,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及时防治、联防联治、统防统治。返青后及早抓好茎基腐病、纹枯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控。提早做好小麦条锈病等病害的预防控制。抽穗扬花期要全面预防赤霉病,开花与灌浆期做好“一喷三防”。关注多花黑麦草、雀麦、节节麦、看麦娘、猪秧秧等恶性杂草蔓延趋势,对冬前未进行化除的麦田,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及时化学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冻药害。

(四)以水调温,防范冻害。早春要注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倒春寒”防控准备。在低温天气来临前,对土壤塇松、尚未拔节的麦田进行镇压,弥补土壤缝隙,防止透风跑墒,亦可控制旺长;对缺墒麦田,寒潮到来前提前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温和近地层小气候,缓冲降温影响,预防冻害发生;对已拔节或孕穗抽穗小麦可通过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生长调节剂,减轻低温影响。寒潮过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情况,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分类施肥补救。对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促进恢复生长。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本区域小麦适期播种比例较常年高,苗情基础总体较好,冬季降水适宜,温度较高,越冬期平均增加1个叶龄左右。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播期持续期偏长,苗情复杂,有一定比例旺长苗,部分晚播麦苗小苗弱,苗情两极分化明显;二是气候变化异常气温波动态势明显,春季冻害、倒伏风险较大,个别沟系配套较差的麦田已出现渍害;三是但由于冬前温度变幅大,化除面积比例小,部分稻茬麦田杂草较多,条锈病发生偏早,赤霉病呈常发、重发态势,防控难度大。春管要坚持“高效施肥、控旺促弱、绿色防控、抗逆保丰”的技术途径,加强因地因苗分类管理。

(一)稳壮保优,合理施肥。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壮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基部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拔节肥,一般可亩施尿素5—8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含量15:15:15)10—15公斤。高产攻关麦田提倡施用孕穗肥,掌握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施用,一般可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对弱筋小麦,氮肥适度前移,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为避免因施肥过量导致小麦贪青、倒伏,务必掌握好追肥时期和总量。对有转旺风险的麦田,要通过镇压、化控等措施控旺促壮,并适当推迟施肥,保苗稳健生长。

(二)控旺促弱,优化群体。对群体偏小、穗数可能不足的弱小苗和脱肥严重麦田,采取“以促为主”的策略,一般可亩施尿素5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5公斤;在倒2叶末至剑叶期再亩追施尿素5—8公斤,有利于防早衰,高产、提质、增效。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采取“以控为主”的策略,强化控旺防倒措施的应用,一是要适时镇压,旺长苗拔节前要及时镇压,连续镇压2—3次,土壤过湿、叶片潮湿、封冻、盐碱土等情况下不宜镇压,拔节后的小麦不能镇压;二是可在倒5叶至倒4叶初,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控旺防倒伏;三是严格控制早春施肥,适当推迟拔节肥的施用,优化群体结构,为丰产奠定基础。

(三)适时化除,防控病虫。春季要根据草相选择适宜除草剂,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为害,要注意安全用药、防止低温药害。要注意加强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对病虫防治要选择对路药剂,及时用药、用对药剂、足量用药;白粉病、纹枯病主要是防止过迟防治,赤霉病要抓住防治关键时期,做到见花打药。要密切监控并及时防治草地贪夜蛾。突出强化“一喷三防”工作,抽穗后注意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一喷多防、保绿防早衰、保粒增重。

(四)疏通沟系,降渍防旱。春季要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确保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预防渍害发生。春后也要注意防旱,根据土壤墒情灌好拔节孕穗水。秸秆还田量大、播后镇压不到位、土壤塇松的麦田,拔节前在土壤墒情适宜时,选择晴好、无霜冻天气尽早进行镇压,以促进根土密接,防止失墒干冻死苗。

(五)防御冻害,及早补救。主动做好防冻害预案,对旺长田在拔节前要适墒适时镇压、中耕或喷施化学调节剂控制旺长,防御冻害发生。在降温之前对缺墒田块应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温度变幅,防御低温冻害。对冬季已发生严重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补施速效氮肥促进恢复生长,具体措施参照黄淮海冬麦区。

西南冬麦区

目前,本区域适播小麦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拔节阶段,大部土壤墒情适宜、病虫发生较轻,苗情总体较好。但因苗期温度偏高,生育进程快于常年。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生育进程过快,麦田长势偏旺,抵御春季低温冻害能力减弱;二是局地麦田因播期偏迟,春季苗情转化有难度;三是部分农户盲目追肥,叠加旺长因素,后期倒伏风险加剧。针对本区域越冬期苗情,春季应采取“以控为主、促控结合”的技术路径,强化分类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一)控旺稳长,促弱转壮。对旺长麦田,应在拔节前尽早实施镇压控旺或喷施生长延缓剂等措施,延缓生育进程,降低后期冻害和倒伏风险;同时,取消、减少或推迟追肥,尽量不灌或少灌水。对晚播弱苗麦田,应以促为主,亩追施尿素3—5公斤,并在适当情况下喷施叶面肥,有利于弱苗转化。对壮苗麦田,按既定产量目标实施管理,根据播种时基肥施用情况确定追肥数量,全生育期亩施纯氮总量控制在9—12公斤,肥力高、基础好的取下限,地力差、苗数稍显不足的取上限。

(二)清沟理墒,降渍防旱。稻茬麦田“三沟”配套尤其重要,但生产中有很多的麦田没有开好边沟、背沟、厢沟,即使开了“三沟”也很少与田外沟渠形成互通,使得部分稻茬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偏高,加重了渍害的发生。土壤过湿麦田更易形成弱苗,需要及时清沟降渍,改善土壤通气性。对有渍害倾向的稻茬麦田,应全面开沟、清沟,确保田内沟系与田外沟渠相通;地势偏高的旱地麦田,有条件的尽量结合追肥进行补水,提升苗情质量,抵御可能遭遇的春旱。

(三)化学除草,防治病虫。本区域目前病害较轻,但部分田块蚜虫、红蜘蛛危害较重,当前需加强虫害防治。越冬期温度偏高有利于病虫害的冬季侵染繁殖,冬暖春早条件下,春季最易出现条锈病“中心病团”,要及时预测预报,加强巡查,处理病叶或中心病团,以防蔓延扩散。冬前未开展化学除草麦田,如果小麦尚未拔节,还可进行化学除草,如果已经拔节,禁用除草剂。低温极易造成除草剂药害,应严格根据不同除草剂的要求,选择晴好天气喷药。

(四)预防冻害,控旺防倒。对长势偏旺麦田,根据群体状况实施控旺,预防倒伏和低温冻害。拔节后一旦遭遇持续多日的0℃以下低温,小麦主茎往往会被冻死,寒潮过后应尽快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及时分类施肥补救,促进恢复生长。具体措施参照黄淮海冬麦区。

西北冬麦区

本区域麦田冬前墒情较好,冬季雨水充足,目前苗情总体良好,有利于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条锈病威胁较大,冬前发生面积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加;二是气候变化异常,部分麦田已显旱象和冻害;三是麦苗两极分化,灌区部分麦田有旺长现象,晚播麦田冬前苗小苗弱。针对本区域越冬期苗情,春季水浇地麦田管理参照黄淮海冬麦区进行,旱地小麦春季管理要以促弱控旺和抗旱防寒为中心,做好早春镇压耙耱工作,早抓水肥,因苗施策。

(一)耙耱镇压,提温促长。入冬以来大部雨雪充足,当前首要工作是要做好雨雪之后各类麦田的保墒工作。对墒情较好、土壤冻结的麦田,早春当表层土壤解冻2厘米时,即可采取早春顶凌耙耱措施,促进返青早发。对降雪较少、墒情较差麦田,早春土壤全部解冻后,要及早采取镇压提墒措施,消除明暗坷垃。对于旺苗和壮苗麦田,要及早中耕和镇压。对于群体偏少、个体偏弱麦田,在早春土壤全部解冻后实施浅锄细锄。同时,灌区在春季浇水后或雨后也要适时划锄,破除板结。

(二)水肥管理,促弱控旺。对一类苗,突出氮肥后移;未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应在起身前期浇水;已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肥水条件好,返青期亩总茎蘖数可达80—90万,可将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控制早春分蘖,促进个体稳健生长。对二类苗,重点是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未浇冬水的二类麦田应在返青期浇水,并亩追施尿素6—8公斤;已浇冬水的二类苗麦田,应在起身后期浇水追肥,若返青期表墒较差,可提前至起身前中期,一般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7公斤。对三类苗,应以促为主;未浇冬水三类苗麦田应返青前期浇水,并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7.5公斤,磷酸二铵5—6公斤;对于已浇冬水的三类苗麦田,加强返青期肥水管理,以促为主;墒情好的三类苗麦田,做好返青前期中耕锄划、提温保墒促早发,增加早春分蘖,起身期配合浇水,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配施磷酸二铵3—5公斤,提高成穗数。旱地晚播弱苗田应趁雨雪追肥和早春返浆期追施速效氮肥,一般亩施尿素5—7公斤,磷肥施用不足田块可配施磷酸二铵5公斤。对旺长麦田,早春可控制肥水,起身初期采取镇压或化控措施控制旺长,在拔节后期浇水施肥,防止脱肥转弱。

(三)中耕化控,防冻抗倒。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对“倒春寒”的准备。对土壤松塇麦田,要及早镇压;对旺长麦田,要深耘和镇压相结合,增强抗逆能力。有倒伏倾向的旺长麦田,返青后尽早镇压一次,同时在拔节前采取喷施壮丰安或多效唑等化控措施预防。在大幅降温前及时灌水,平抑地温,或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等生长调节剂,预防春季冻害。寒潮过后应尽快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分类施肥挽救,促进恢复生长。

(四)化学除草,防病治虫。冬前未化学除草的麦田,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也可结合中耕划锄进行人工除草。冬前灌区叶龄大于3叶、旱地叶龄大于4叶时,可进行冬前化学除草,一般选择在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的晴天进行。重点做好病害(条锈病、根腐病、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虫害(红蜘蛛、蚜虫)的监测和绿色防治,拔节前做到“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及时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早防早治,统防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