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串“珠”成链 倚“特”向优——陕西省渭南市打造千亿元农业全产业链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12-12 15:07

金灿灿的玉米装扮着农家的庭院,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丰收的色彩将秦东的田畴沃野绘成一幅美丽画卷。

地处陕晋豫三省结合部、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地带的陕西省渭南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是西北地区优越的农业生态区,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陕西粮仓”之称。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渭南在农业领域产生了众多“金字招牌”。富平柿饼和山羊奶、白水苹果、临渭葡萄、大荔冬枣等一批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而且,渭南市农业生产常年走在全省前列,粮食、水果和蔬菜瓜类总产分别占到全省的20%以上、35%左右和30%以上。

立足粮食和特色优势农产品,渭南市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树立由“产品抓产业”、用“产业抓链条”、以“链条抓体系”的“大农业”理念,推进贯通“产加销服”的链条建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初步打造出粮食、苹果、乳制品、蔬菜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目前,7条产业链产值达986亿元,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保面积扩规模夯实稳产基础

黄、渭、洛三河交汇,平坦的地势加上充足的光照,为渭南市粮食和特色农产品实现“规模大、产量足、品种优、品质佳”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渭南370多万亩秋粮作物已全部收获完毕。在今年夏粮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的基础上,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白水苹果、临渭葡萄、富平柿子等特色农产品迎来又一年的丰收,而奶山羊、生猪等存栏量和肉蛋奶产量也保持平稳增长。

产业兴旺的背后,除了有自然的优势,还有渭南市立足原有发展基础,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稳定壮大产业规模的战略部署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我们近几年立足渭南特有资源禀赋和一县一特色的产业发展特点,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晓锋看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粮食和特色种养业产业链是重要的抓手,“既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也要提升特色农业效益。”

为此,渭南市立足产品抓产业,近年来出台多个方案,对全市粮食、苹果、蔬菜等种植业及奶牛、奶山羊、生猪等养殖业进行了统筹布局规划。同时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创建农产品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为抓手,持续推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

其中粮食生产规划在富平、蒲城、大荔等县市打造规模化“吨良田”40万亩,辐射规模化“吨良田”面积达到150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7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达到250万吨以上。乳制品生产规划以富平、蒲城、临渭等县区为重点,奶山羊存栏达到150万只;以合阳、大荔、华阴等县市为重点,奶牛存栏达到11万头。苹果生产以白水、澄城、合阳等县市为重点,种植面积保持在13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70万吨以上。

在高位谋划和技术推广、示范带动、引导鼓励等多项措施的作用下,全市在壮大特色种植规模的同时,今年夏粮和秋粮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438万亩和375万亩,夏粮总产量126万余吨。目前全市存栏奶牛和奶山羊分别达到8.7万头和115万只,分别同比增长2.1%和3.6%。生鲜乳产量达40万吨,同比增产超过7个百分点。

强优势补短板构建产业体系

经过自动化、程序化、智能化生产,一袋袋面粉从陕西粮农富平西瑞面粉公司生产车间源源不断传输出来。目前公司日加工面粉约1800吨,系列产品有60多个种类。

对重量、外观、糖分等指标进行识别测量后,白水县润泉物流中心的水果自动化分拣设备将一批批苹果分选为不同等级,分别装箱后发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地区。

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位于临渭区的渭南葡萄产业园采用鲜食葡萄成功研发生产出多款葡萄酒、葡萄醋、葡萄饮品等产品,为葡萄附加值提升打开新空间。

……

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推动下,一个个精深加工、物流仓储、立体销售等项目在渭南大地上涌现出来。

“种养是渭南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近几年的规模壮大,从业人数不断增加,农产品品质持续提升,一产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19.6%。”张晓锋说,作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基础一环,种养规模的稳定和壮大既为链条延长打下必要条件,也向强链补短板提出了要求。

一方面种植面积不可能持续扩大,所以提质增效就要在新品种研发、种植模式创新、农业机械的推广等环节进行强化。另一方面传统主导产业集中度偏低,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加之储运流通环节不畅,导致渭南市农产品供给主要是以初级形态在市场出现,比较效益低,从而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所以要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从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方面延长链条,提升附加值。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全市七大产业贯通科技化赋能、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体验式休闲观光等多个环节,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如白水县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建立了一支高效的科研队伍,培育出20余个国字号新优品种。分管副县长张斌说,目前全县已形成包括新品种研发、苗木培育、技术支撑、社会化服务、品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苹果产业体系,并已引进企业开展林果智慧化生产装备研发。

推示范促引领形成梯次带动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不仅要补齐研发、加工、储运、销售等方面的薄弱之处,更要让各环节和主体形成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张晓锋说,一方面农业有固定的生产周期,产业链要环环相扣成为闭环,才能确保上下游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只有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才能让产业链各参与主体,尤其是村集体和农民享受到发展红利。

为此,渭南市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中,通过培育重点“链主”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进行有机衔接,形成“链主企业+链队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梯次带动机制。

为支持龙头企业及相关主体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建立全产业链金融服务“行长+链长”机制,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家商业银行、一套支持政策”,如明确建设银行渭南分行、邮政储蓄渭南分行分别专门支持乳制品产业链、粮食深加工产业链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化与市场信息科科长李元甲介绍,在重点支持链主及链队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全市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推动作用,聚力打造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如乳制品产业链发挥红星美羚、圣唐乳业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入股加盟、托管租赁等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建成健康养殖示范场20多个。“在奶山羊产业链发展中,我们先后通过引进多家企业落户,采用基地建设、合作经营、订单收购、托管代养、劳务就业等方式,发展新型经营主体710个,带动2.5万户12万人从事奶山羊产业。”富平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杜荣说。

如今,以链式发展为抓手,渭南市已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8家。科技驱动、基地推动、企业带动和品牌拉动,正成为推动特色农业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型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