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新闻资讯 / 区县动态 / 正文

潼关:良田+良种+良法,绘就潼关好“丰景”

来源:潼关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11-16 17:24

秋粮尽收归仓,深耕深翻整地,小麦播种进田......

从10月中下旬开始,潼关县秦东镇桃林寨村种粮大户王英足足忙活了大半个月。“第一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实现了‘双丰收’,非但玉米没减产,每亩地还多收了近200斤大豆。”1000多亩秋粮的收成让王英很满意,眼下地里的小麦已探出了头,他充满期待,“接下来,要注意土壤墒情,浇好越冬水,做好田间管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夏耘秋收,季季压茬。潼关县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4.5万吨以上。目前,潼关县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夏增、秋增、全年增”已成定局,总产继续保持在4.5万吨以上。小麦实现应播尽播,田畴沃野正孕育着明年丰收的新希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粮食实现丰产丰收,多亏高标准农田打下了基础。”王英说,以前井少,浇地都得排队,以前1亩地浇完得需要半天,现在每隔500亩地就有一眼机井,每隔30-5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1个小时就能浇完一遍。不仅“旱能浇”,通畅的沟渠能实现“涝能排”,像10月初的几天连续阴雨,积水及时排走了,秋粮生产没受影响。此外,新修的田间生产路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粮食运输,为颗粒归仓创造了条件。截至目前,潼关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97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设施配套,亩均增产350斤。

既要藏粮于地,又要藏粮于技。良种是农业的“芯片”,是促进粮食增产的关键内因。“要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潼关县城关街道宝军三博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宝军自承包土地以来,种过“西农3571”“西农20”“伟隆169”等小麦品种,“陕单650”“京科968”、往单123等玉米品种。他说,这些品种稳产高产、优质多抗,是连年丰收的重要“法宝”。

放眼潼关县,目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良种还需良法配。潼关县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普及深耕深松、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氮肥后移,玉米“5335”密植技术、“一防双减”等关键增产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0%以上,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8.7%,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良田为基,良种播下,良法用上,潼关县粮仓愈发充盈。今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潼关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黎波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决抗牢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潼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