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新闻资讯 / 区县动态 / 正文

白水:唱响产业好声音 共画振兴同心圆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22 11:12

近两年来,白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市委“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为统揽,聚焦“黄土高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抓衔接、守底线、促振兴”工作主线,始终坚持“四个不摘”,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白水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469元,较2021年增长6.4%;上半年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7580元,同比增长4.2%,预计全年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4800元以上。

首位产业强县富民

“咱这的苹果都是论个卖,而不是论斤卖。最近平均每天的走货量都在100盒以上,大多数都是回头客。”11月17日,当记者来到白水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时,该合作社的理事长林秋芳刚刚交付完一单近200盒的苹果订单。

这几年,在林秋芳的帮扶带动下,合作社成员仅苹果种植一项,每亩地净收益平均增加1000元以上。同时,她还成立了108人的苹果管理技术团队,仅今年就为白水及周边县市进行苹果高接换优上万亩、建设高标准示范园2000余亩,甚至还远赴山西临汾等地“传经送宝”,团队成员全年的劳务收入平均达20000元以上,而且脱贫户日工资比其他成员高出20元。

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的“带富”能量,是白水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21年,白水县确立苹果产业为首位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白水苹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生产、营销、仓储物流、产业服务等四大体系十四个方面,擘画了白水苹果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2021年11月,白水县入选全国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围绕着这一目标,白水县提出了增强园区支撑效应、产业带动效应、利益联结效应的要求,逐步构建形成了集苹果专业化研发、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网络化物流、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白水苹果栽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以上,“白水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9.99亿元。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全县127家涉农企业、171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吸纳务工、土地分红、产品帮销等方式,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较2021年增加3%。同时,白水苹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50多个直销店和形象店,系列产品畅销东南亚多个国家,白水苹果实现了“卖全国、卖全球”,白水农民也成为这一产业的直接受益者。

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根据现在的长势和最近的行情,一亩地大概就是产一万到一万二千斤,预计能卖一万二三(元)。”初冬时节,万物萧条,但白水县杜康镇冯家村的400多亩钢葱基地却是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冯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友明告诉记者,今年村集体经济先以“村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试种100多亩,带动周边村民种植300多亩,加上之前栽葱等用工费用,每位脱贫户亩平均增收大约四五千元,实现了脱贫致富“葱”锋在前。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还涉及了牛场、光伏等项目,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

同样的时节,在雷牙镇刘家卓村和西固镇王河村,却是另一番“红彤彤”的丰收景象。在刘家卓的温室大棚中,一排排“航粉高糖”水果西红柿长势喜人,几位村民正在“掰老叶”。技术负责人武金锁说:“(这里)用工都是周边村民,20多人中脱贫户占了一半,而且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活不重,每人每天80元工资。”王河村发展水果西红柿采用的是“订单农业”模式,其与白水旭峥公司合作,由其提供西红柿苗木、管理技术,并在成熟后以每斤5元的合同价进行回购,村民不担风险,只负责种植。与原始的种植销售模式相比,一些脱贫户的后顾之忧解决了,而且每棚西红柿收入翻了将近一倍。

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不仅可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可以实现脱贫攻坚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至关重要。今年以来,白水县开展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目前“空壳村”全部清零,经济强村增加3个,尧禾村种植的“贝贝”南瓜在新华网宣传报道,故现村“阳光玫瑰”葡萄、西固村“固果果”樱桃和甜瓜入驻各大网络平台进行营销。西固镇探索出的“镇股份经济联合总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特色产业+企业+电商平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被全市推广。

畜牧养殖势头强劲

“咱们这个山羊养殖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循环养殖,通过养鱼陈化水质,用这个有机水浇灌牧草,然后再用牧草喂羊,确保羊肉健康味美;二是三产融合发展,草畜结合,以种代养,融合了养殖、育肥、繁育、屠宰、深加工、销售等为一体;三是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咱流转了周边300多亩土地,然后在用工环节优先考虑使用这些失地农民,目前已经有十多个相对固定的人,每月大概3000元左右的工资。”白水县惠和山百草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刘兴潮告诉记者。该公司主导产业是发展良种优质山羊,计划六年内优质羊的存栏量达到5000只,打造渭北最大的山羊繁育养殖基地。

此时,在白水县林皋镇,白水鸿兴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座年出栏量达4800头生猪的全自动化养殖场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该养殖场内设置自动料线、水线、自动温控系统、环控系统、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等一系列智能化设施设备,将为白水生猪的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树立一个标杆。未来,该养殖场将通过为社员分红的模式带动一些脱贫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白水县立足果业大县县情,积极发展果畜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利用荒坡、沟川等,按照“宜畜则畜、宜禽则禽”的原则,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基地、生态黑猪养殖基地、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了白水牧原等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畜牧企业和家庭牧场,开辟了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了生态畜牧新格局,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蓄势赋能。

每一个结束,都意味着新的开始;每一次抵达,都昭示着新的出发。四圣故里,白水河畔,处处响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号角,全县上下一道为“抓衔接、守底线、促振兴”写下了生动的注脚,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