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共渭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 关于渭南市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 实施意见

来源: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9-17 19:26

中共渭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

关于渭南市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

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金融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办《关于陕西省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实施意见》(陕农工办发〔2021〕27号)、市委《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渭市发〔2022〕5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渭市发〔2022〕6号)精神,加快培育我市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经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同意,现就推进我市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深入推进市委主题实践活动为统揽,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纵向贯通“产加销服”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融合“农文旅教”拓展农业功能价值,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力打造1500亿级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其中乳制品、特色果业2条300亿级全产业链,粮食、生猪、苹果、蔬菜4条200亿级全产业链,渔业20亿级。培育壮大一批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链主”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全产业链的“成长型”企业;建设一批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典型县。全市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更加可靠,产业链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的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二、建设内容

(一)乳制品全产业链。以合阳、大荔、华阴、蒲城等县市为重点,奶牛存栏达到11万头;以中垦华山牧乳业为“链主”企业,打造高产奶牛核心区。以富平、蒲城、临渭等县区为重点,奶山羊存栏达到150万只;以红星美羚、圣唐乳业为“链主”企业,打造富平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生鲜乳总产量80万吨以上,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力争培育产值(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乳制品产量达到12万吨,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打造3家电商销售平台,1-2个国内知名的企业品牌。建设优质奶源、良种繁育、饲草料供应、标准养殖、乳品加工、品牌销售等为一体的300亿级乳制品全产业链。

(二)特色果业全产业链。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区域布局优化工程,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富平柿子、合阳红提、澄城樱桃、潼关软籽石榴、临渭猕猴桃等特色水果面积稳定在190万亩,产量达到230万吨。实施良种培优工程,年产优质苗木230万株,推动新品种换优面积20万亩。实施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工程,打造200亩以上省级高质高效示范园15个、市级22个、县级66个。实施设施特色果业建设工程,建设设施果业示范园56个,1.2万亩以上。实施特色果业人才提升工程,每年培养电商人才100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0名、乡土人才2000名、高素质果农5万名以上。实施产后整理工程,冷藏运输能力达到80万吨,年均加工鲜果60万吨。实施特色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工程,果园托管企业超60家,面积20万亩以上。实施果品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工程,建设国家级产地市场1个,数字化交易市场3个,提升现有果品批发市场7个。实施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工程,做强60个企业品牌,设置体验店、档口130个。强化质量安全体系,实现果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9%。培育8个“链主”企业、20个重点企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特色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

(三)粮食全产业链。在富平、蒲城、大荔、合阳、华阴等县市打造规模化“吨良田”40万亩,辐射规模化“吨良田”面积达到150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7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达到250万吨以上;以华阴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为核心,以大华种业等种子生产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品种改良创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在富平、经开打造1-2家“链主”龙头企业,培育1个年产值超亿元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建设超50亿元的粮食生产全产业链项目聚集区1个,支持陕富面业、五得利、石羊等骨干企业精深加工,打造绿色、营养、安全、保健的渭南粮食品牌。建设从地头到餐桌的200亿级粮食全产业链。

(四)生猪全产业链。以澄城、大荔、蒲城、白水、合阳、临渭、华州等县区为重点,生猪存栏达到2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16万头,猪肉产量达到20万吨;以石羊农科为“链主”企业,以牧原、新希望、正大等为重点企业,发展标准化养猪场800个,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发展种猪场70个,年提供优质种(仔)猪400万头;发展屠宰标准化示范厂6个、年屠宰200万头以上;打造3个省内知名、1个国内驰名猪肉品牌,培育1个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把我市打造成全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生猪繁育、规模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和肉制品生产等为一体的200亿级生猪全产业链。

(五)苹果全产业链。以白水、澄城、合阳、蒲城、富平、韩城等县市为重点,苹果面积保持在13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70万吨以上;打造1个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省级高质高效示范园20个、市级30个、县级60个;建设24个镇村苹果产地交易市场,冷藏保鲜能力达到80万吨;持续提升“白水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培育40个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发展300家苹果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苹果苗木繁育、鲜果生产,贮藏加工、销售运输、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200亿级苹果全产业链。

(六)蔬菜全产业链。蔬菜面积稳定在120万亩,总产量290万吨以上,重点建设“一菌二菜三特色”蔬菜产业带,即以蒲城、合阳、白水等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区;以蒲城、华州、白水等为主的设施果菜,以华州、临渭为主的叶菜种植区;以大荔为主的沙苑胡萝卜,以合阳、大荔、华阴为主的沿黄河莲菜,以大荔、合阳、蒲城为主的黄花菜等三个特色菜种植区。培育1个亿元蔬菜“链主”企业,培育产值5000万元重点企业2-3个,培育一批产值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打造2-3个产业链价值超10亿的典型县,建设蔬菜新品种培育引进、育苗栽培、净菜加工、脱水蔬菜、预制菜、销售交易等为一体的200亿级蔬菜全产业链。

(七)渔业全产业链。着力构建“三带两区”渔业发展新格局。即沿黄河特色规模渔业产业带,重点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鱼虾蟹等特色优势品种养殖;沿渭河现代设施渔业示范带,重点发展工厂化循环养殖、设施养殖和冷流水养殖;沿洛河生态渔业示范带,重点发展一批标准化、特色化虾蟹养殖示范基地;卤泊滩渔业拓展区,重点发展南美白对虾等高效养殖;在城区及沿黄公路周边打造休闲渔业观光区,重点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新业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水产品产量保持在8万吨以上,建设水产良种扩繁场5个、新扩建水产规模养殖场100个以上。打造3个高标准水产品加工流通中心,创建省级以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5个。整县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渔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0亿元。

三、发展重点

(一)推进标准化生产。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选育引进一批新品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创建农产品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鼓励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共同发展。

(二)提升加工业能力。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建立以“链主”企业为龙头、重点企业为补充,联结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经营主体的市场体系。继续推进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提高农产品产区冷藏保鲜和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优势产区聚集,向农产品加工园区集中,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打造“1+4”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区。

(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产地市场、镇级商贸中心以及物流配送体系,优化产销渠道和镇村消费市场布局,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工体系与生产布局有机衔接,推动流通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

(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农情,动态监测重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病虫草情,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养殖牧场,推进畜禽圈舍环境监测,实现畜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和动物疫病的精准诊断、预警、防控。推行“互联网+”农机管理服务,开展农机管理、作业调度和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索构建“智慧农安”。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提升农村集体资产数字化监管水平。

(五)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围绕县域首位产业,按照“一县一业”“一县多园”的模式,持续开展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以镇域1-2个农业主导产业为主,持续推进粮食、时令水果、畜牧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依托自然风貌、历史人文、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休闲观光园区。聚焦奶山羊、苹果,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一体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休闲观光园区等一起,共同形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点、线、面”结合、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和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渭南市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要把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落实政策支持。整合集聚资源要素,落实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链主”企业、重点龙头企业申请有关支农资金和项目。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新品种培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品牌打造、招商引资、产品促销等全产业链发展环节。各县市区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经营主体提升装备水平。落实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冷藏保鲜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三)严格督导考核。领导小组建立“季度调度、半年通报、年度考核”制度,每季度调度汇总各产业链工作情况,适时反映通报重点工作动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交办清单、落实清单、反馈清单的“四单制”推进机制。严格考核激励,由市委农办牵头组成考核组,对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机制、财政支持、发展成效等进行综合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各县市区乡村振兴考评的重要依据,总结推广产业链发展成效和经验做法,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中共渭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

      2022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