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赵彩婷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该提案对规范和引导我市乡村振兴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践性。我们将积极采纳您提出的建议,并结合实际,做好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您提出的《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481号)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一是粮食生产有序推进。坚持“五良”协同,夯实粮食综合产能。2023年全市播种粮食795.19万亩,总产258.18万吨,总产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2024年我市夏粮面积438.96万亩,夏粮产量130.15万吨,历史首次突破130万吨,面积产量及其增量均居全省第一。二是“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全力抓好蔬菜、果业、畜牧业生产,全市主要农产品供应有保障。截止6月底,全市蔬菜面积81.64万亩、产量169.9万吨;西甜瓜34.7万亩、产量35.2万吨;果品高接换优面积3.8万亩,完成清园310万亩,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72个,改造低质低效果园20.79万亩,果品产量16.8万吨,已销售时令水果40.23万吨,销售金额37.32亿元;全市存栏生猪198万头、牛20.1万头、羊146万只、家禽1730万只,出栏生猪120万头、牛3.5万头、羊29万只、家禽71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4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3.1万吨。三是乡村治理持续加强。全面摸底全市乡村治理工作现状,全市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有效方式的村数量分别为1066个、1661个、1677个和1438个,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55.0%、85.8%、86.6%和74.2%,总结乡村治理典型案例16个。四是加强农村文明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创评活动,评选31个示范站,以点带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档升级。五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上下游主体有效衔接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一是高位谋划。2023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召开会议9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统筹谋划《渭南市深入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实施方案》和《渭南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行动方案》等,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搭建“四梁八柱”。二是周密部署。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三农”工作形势,全面部署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制定“一号文件”,细致部署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成果、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三是全力推进。2023年以来,市委书记樊维斌先后7次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行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3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在一线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29次,调度工作情况,剖析短板弱项,推动工作落实。
三、坚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所在,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一是持续壮大特色产业。深入推动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和渔业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上半年全市蔬菜产量117.07万吨、西甜瓜产量38.9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45.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99亿。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强镇8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全市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0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9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数量居全省首位。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机制,认定绿色农产品89个,有机农产品110个,全市九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239.54亿元。二是畅通农产品销路。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冷库382座,库容规模约110万余吨,冷库自有冷链运输车12座,运输车辆23辆,较好的支撑了我市农产品分级、加工、仓储、冷链运输等产后化处理,增强了农产品错峰上市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深入开展“数商兴农”活动,全市累计发展电商企业4000余家、在线店铺7.8万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40.31亿元,同比增长22.06%。三是抓紧抓实粮食安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制定印发了《市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清单》,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粮食播种面积纳入对各县责任考核清单,统筹县镇村三级力量,逐村、逐地、逐田建立台账,签订目标责任状,狠抓落实。2023年及时下达中省实际种粮农民补贴、小麦宽幅沟播作业补贴等专项资金6.3亿元,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一是加强文化建设。1-5月份,全市共开展“四送六进”文化惠民活动8791场次,服务群众51.1万人次。依托非遗工坊和非遗传习所打造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推出非遗工坊名牌产品,我市现有陕西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个,陕西省“非遗在社区”试点单位4个。1-5月共开展非遗进景区580余场次,游客参与人数超过15万人,乡村传统文化得到创新发展。二是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组织全市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传、普法活动,坚持农民主体,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完善“四会”村民自治组织,将反对天价彩礼、抵制铺张浪费纳入村规民约,有力遏制了大操大办、高额彩礼之风。三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制定印发《渭南市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2024年度工作方案》,确定562个村党组织为争先进位单位,先后召开5次现场观摩会,实地观摩“一类”党组织,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干给书记看,让“好生”带“差生”、“差生”学“好生”,推动攻坚补短、提质创优。全市培养“法律明白人”10630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3387场次,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6890件,建设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省级45个。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1日
(联系人:刘萌;电话:2930342)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