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正文

渭南市农业局 关于做好产业扶贫规划和项目的指导意见

来源: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17-06-09 16:57

渭农业发﹝2017﹞59号

各县市区农业局、高新区农办、经开区农综局: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规划是产业扶贫的行动指南,项目是产业扶贫的有效载体。为贯彻全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整改方案,对标解决“规划落实、技术帮扶”不到位的问题,对产业扶贫规划编制完善、项目申报立项等,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抓紧编制完善产业扶贫规划

1.明确产业扶贫规划的内容和完成时限。产业扶贫规划包括县级、贫困村、贫困户三级规划,规划内容包括产业扶贫现状分析、总体思路、重点任务、资金测算、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个部分。规划的编制完善要5月底前完成

2.明确产业扶贫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要紧盯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突出强调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的有效结合,科学分析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以及产业覆盖面,坚持一村一品定位、坚持全产业开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推进精准扶贫的产业,明确区域内3-4个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选定,不只包括种植业、养殖业,还包括特色林业、渔业、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产业等全产业链条。

3.细化完善产业扶贫规划县农业部门要积极与扶贫部门对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准确掌握贫困村产业发展、主体带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分类建立台账,摸清产业扶贫底数。尊重贫困户意愿,制定产业脱贫计划,包扶人员信息、产业帮扶措施等制成公示牌上墙,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套帮扶措施,让贫困户有产业、有措施、有目标、有帮扶人员,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动力活力。重点解决好规划到村到户的问题,真正解决规划与贫困户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二、统筹谋划产业扶贫项目

1.立项原则。各县区要依据本地产业扶贫规划,按照“资金到县、产业到村、项目跟进”的思路,量身打造产业扶贫项目。产业扶贫项目要坚持长线产业与短期产业结合,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坚持自主脱贫与带动脱贫结合,尊重贫困户意愿分类施策坚持政策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结合推动输血造血转变。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结合发展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产业。

2.支持方向。支持贫困县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各县区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选择优势特色产业。各县区要依据本地产业扶贫规划和方案,统筹安排项目资金,明确实施区域、支持重点,自主确定具体项目。每县可列支不高于3万元,用于产业扶贫信息监测、统计。项目资金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建造办公场所、改善办公条件、发放人员工资补贴等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无关的支出。

3.项目申报。各县市区要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围绕产业扶贫贫困村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两个全覆盖制定符合本地区产业特点的项目评审方案和评审标准,组织当地农业企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村镇组织、贫困户个体等申报项目,落实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量,编制项目实施总体方案,报送市级农业、财政、扶贫部门备案,并积极争取中省相关部门的支持。申报程序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各县市区要有申报、筛选过程和痕迹,留档备查。项目优先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已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生产或加工基地。项目主体已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利益带动联结机制,申报项目时应提供与贫困户开展订单、股权、劳务等合作的有效证明材料,科学评估产业项目扶贫效应,优先倾斜支持带动贫困户数量多的项目。补助标准与参与项目建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挂钩。项目重点审核带动受益贫困人口规模、带动贫困农户就业增收等利益联结情况,对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的项目不予支持。各县市区策划编制资金规模不小于5000万元的综合类扶贫项目不少于2个,资金规模不小于3000万元的专业类扶贫项目不少于10个,其他类别不限。

4.做好项目监管。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力、覆盖全面、指向精准的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督促项目实施主体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单独核算的扶持资金使用台账、基地覆盖建档立卡农户的收益统计台账、效益分析等档案内容。在项目管理和执行上,发现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整改。

5.把握时间节点。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积极扶贫办和脱贫资金协调指导组(财政局)对接,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拨付效率,按照审核确定具体项目和实施主体确保6月底前项目到户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严格按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切实把工作重心扭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上来。发挥好联席会议作用,建立定期议事制度,主动与扶贫、发改、财政、水利、林业、旅游、供销、金融等成员单位沟通协作,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共同解决好产业扶贫面临的区域适应性模式选择、市场主体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难题,切实提高产业扶贫水平。

2.强化资金保障。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扶贫的信贷投放,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等抵押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撬动政策性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扶贫。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有效需求全覆盖,探索企业+农户集约化使用信贷资金,带动贫困户脱贫。要协调保险机构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稳步扩大银保富、农产品价格指数、气象指数保险等险种。要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资产收益扶贫等机制,吸引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产业扶贫。

3.强化政策支撑。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围绕扶贫主体培育、加工流通电商平台创建、贫困户创业创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光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强政策创设。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贫困户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等权能。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流转交易行为。要落实好产业扶贫用地政策,农产品加工、仓储和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的用地予以优先安排、重点保障。鼓励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增强产业驱动力。

渭南市农业局

2017年5月18